中共咸宁市委关于增强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
在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中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决定
(2014年12月3日中共咸宁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绿色引领未来,绿色决定生死。为进一步强化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的落实定力,抢抓全国全省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咸宁绿色崛起步伐,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以绿为纲统领发展全局,着力构建绿色崛起目标体系
1.强化绿色崛起的战略担当。“绿色崛起”是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的首要使命,是抢抓全国全省重大战略机遇制高点的重要抓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顺应全市人民意愿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一步到位的现实路径。当前,绿色发展正成为世界主流,党的十八大作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提出“四个着力”要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先试先行等等,已成为加快发展的根本指针和动力,推动咸宁绿色崛起机遇难得,正当其时。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强化省级战略咸宁实施的担当定力,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观念上树立绿色生态思维,在经济模式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工作作风上完善倒逼落实机制,真正让绿色GDP成为各级干部最大业绩、绿色生产成为广大企业最大动力、绿色生活成为城乡居民最大追求,建设更加美丽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咸宁。
2.明确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等为品牌抓手,打造全国领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联合打造幕阜山“中国绿心”的“两区一心”为总体目标,立足于“两步走”。第一步(至2017年),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的开发格局基本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基本确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明显增强;绿色GDP占比超过85%,现代服务业比重超过38%,万元GDP能耗降至0.89,森林覆盖率达到56.7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以上,各项环境指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第二步(至2020年),实现“三个三、翻两番、两高于、两明显”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体系,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绿色GDP占比超过90%,现代服务业比重超过45%,形成10个以上年产值过百亿的绿色产业集群,万元GDP能耗降至0.78,森林覆盖率达到6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3以上,各项环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二、坚持以绿谋势驱动合作共融、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绿色崛起开放体系
3.释放生态领域改革红利。加强规划引领,构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咸宁绿色崛起发展规划》、《推动绿色崛起行动计划》,以绿色崛起为核心编制咸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林权改革,加强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建设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产权咸宁交易中心、低碳产业文化服务中心,推动林业产权、碳汇资源登陆交易市场,打造中国文化生态金融融合区,提升生态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信托化管理模式。加强环保科技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加强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研发运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力度。
4.全面拓展开放开发平台。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各国友城在高新技术、绿色产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合作交流。建立与“中三角”、“小三角”的区域生态经济合作对话机制,探索生态共治、产业共融、市场共享、交通共建、成本共担、发展共赢模式。依托长江经济带,编制《咸宁长江产业物流园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咸宁长江产业物流园建设,推动港城园一体化发展。坚持以港带工、以工兴园、港园联动、双向推进,构建“两带三轴四心多组团”布局,按照“兴业—富区—强区”原则分期开发,争取设立咸宁海关物流保税区、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全面对接大武汉、融入大武汉、服务大武汉,研究制定《全面对接大武汉行动规划》,深化咸宁经济开发区、咸嘉临港新城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合作,支持和推动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全面承接武汉产业、商业、旅游和社会项目,建设咸嘉临港新城飞地经济区、光谷南生态产业园。
5.构建全方位开放服务载体。建立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大力削减行政审批前置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三纵三横互通互联”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网上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公共服务及电子监察系统。在法律法规允许下,对经营投资主体实行“零门槛”,注册登记“零收费”,对初期创业费用一律减免。优化资本市场服务,实施金融领先战略,推进市域金融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打造咸宁金融港,支持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促进各类金融要素和资本资源聚集,提高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能力。
6.打造全民创新创业开放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充满朝气、奋发向上的创富氛围。开放创业领域,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开放项目库,定期发布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清单,重点开放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等六大领域。建好创业平台,规划建设创业特色街、创业专业市场等载体,打造餐饮、休闲、文化、小商品夜市等创业阵地,推进县级以上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加强创业扶持,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和场租补贴,吸引大学毕业生及其他高知“小老板”群体来咸创业。
三、坚持以绿聚能引导做大做强、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绿色崛起产业体系
7.持续推动以绿色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崛起。以绿色引领、绿色改造、绿色主导为原则,制定产业“负面清单”,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做大绿色工业园区,以市区为龙头,引领带动县(市、区)工业园区发展,支持咸宁经济开发区建设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做强绿色工业支柱,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绿色支柱产业,制定产业配套规划,设立绿色支柱产业培育专项基金;每年组织实施100个绿色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计划,以结构优化促进战略性调整。提升现有产业绿色生产能力,坚持“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模式,鼓励支持传统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自觉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严格限制“三高”企业,促进传统产业形成绿色新业态。研究和改进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招商引资新模式,通过改理念改战略改机制改方式,做到择优引资,全面推行产业链招商、板块式招商,每年至少引进一个世界或全国500强企业。推动集中集约发展,建立“亩产效益”评价体系,发展工业地产,清理各级开发区土地,科学开发和保护土地、矿产资源。通过3年努力,使绿色工业增加值超过500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
8.发展以三大百亿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坚持“三化带一化”,以三大百亿产业为核心突出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区域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强化企业龙头引领,重点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大、市场竞争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资源转化、加工增值、纵深开发。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咸宁生态农业品牌,重点建设中国绿色生态农产品展览交易基地;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加强沼气、沼液和沼渣综合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壮大生态农业基地规模,按照“十万千”要求,加强楠竹、茶叶、油茶、蔬菜、林果、畜禽、水产等支柱产业大基地建设,每个特色农业种植品种至少建设一个十万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强化农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绿色精品庄园,推动农业二次增收。通过3年努力,力争使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90%,“六个一”工程加工产值占农产品加工总产值70%以上,建设10—20个生态精品农业园区,培育1—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9.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华中物流枢纽中心。以培育现代物流体系、网络和第三方物流为重点,构建“综合物流园—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结构模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临江、鄂南、赤壁、湘鄂赣边贸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形成电子商务、快递集散、钢铁、汽车零部件等专业物流市场。构建电子商务产业链。推进综合性农产品、旅游文化产品和工业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电子商务进传统商贸企业、生产企业,形成以电子商务为纽带多产业互相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推进旅游跨越发展战略,构建集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模式,重点实施“五个一批”:创建一批4A、5A景区,创作《嫦娥》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演出剧目,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旅游小镇,开发一批休闲度假项目,推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通过3年努力,力争生态旅游产业年收入超过300亿元。着力打造香城泉都健康养生城,打响“秀美咸宁、养生福地”品牌,开发养生产品、优化养生服务、传播养生文化,发展全产业链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会展业,努力构建区域性会展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落户,引导会展业与咸宁优势产业、城市建设、生态文化融合互动,加快会展专业化发展步伐。
四、坚持以绿惠民建设香城泉都、美丽咸宁,着力构建绿色崛起环境体系
10.构建全域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全面实施咸宁全域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坚持五区共进、簇群共融,推动全域“六个一体化”,形成“一二二五五”全域空间框架。大力实施“一中心两行动”:即全力推动市域中心建设,以“四城四区”为支点,推动市区北拓东展,形成开放型、组团式发展格局,构建咸宁都市区;实施绿色城镇发展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率先打造四大“新型城镇化试验带”,推动咸安、赤壁、通山、嘉鱼、崇阳和通城县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合发展,重点培育20个镇区人口达3—5万人的镇级市,逐步探索镇级市管理体制;示范打造200个创新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构建覆盖城镇村全域范围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1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出台《加强山体水体大气本体保护的实施意见》,建立“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机制。对产城集约发展区实行重点开发、集约开发,对生态核心保护区实行禁止开发、全面保护,对绿色控制开发区实行限制性开发、优先保护,对绿色发展过渡区实行修复治理、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创建幕阜山林业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重点加强九宫山、药姑山等自然保护区和星星竹海、陆水湖等风景名胜区以及各类森林、湿地公园、集中水源地的保护。严格控制沿山沿水地区开发建设活动,全面取缔红砖窑厂,大力清理、整治采石场、采沙场。
12.创优香城泉都绿色城市环境。坚持生态立市,打造山体、湖泊、河流三大特色生态要素,每年城市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投入不低于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25%。出台《加快建设香城泉都的实施意见》,实施香城泉都品牌绿色生态工程,重点建设绿道网和健身步道生态系统,构建沿淦河景观步道慢行带和沿河背湿地公园绿色骑行景观带。抢抓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机遇,加强重大水利基础设施规划立项,重点抓好“三水两湖”流域治理。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科学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加大老旧管线、供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设中心城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人行通道项目。建设市域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深加工产业园和综合利用基地,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持续开展“多城同创”,构建“大城管”机制,探索推进城市管理作业市场化;开展“三改一拆”行动,整治非建制镇、农贸市场、外来人员聚居地等重点区域“脏乱差”现象,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13.建设美丽乡村。以“四化同步”发展示范试点为带动,推进农村地区“四边三化”整治行动,抓好“四个工程”。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开展绿满鄂南行动,鼓励广泛植树,推动林业大发展,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实施农村保洁工程,全面开展“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建房规划指导,加快沿路、沿线、沿湖、沿区、沿铁路新村示范片区建设,巩固“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等垃圾处理模式,科学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因地制宜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地下管沟,推动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净化。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大力推广企业引领型、项目带动型、城镇带动型、旅游促进型、现代农业推进型等乡村致富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工业+农业”、“景区+农庄”、“生态+文化”、“观光+度假”和三次产业融合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14.培育绿色健康文化环境。倡导绿色文化,编制《绿色文化培育计划》和《绿色管理提升行动计划》。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教育,开展文明咸宁建设“十大行动”,制定市民绿色生活文明公约,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将绿色文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规划设计,创建绿色课堂、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村镇、绿色家庭,推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挖掘咸宁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打造泉、桂、竹、茶、山、水、洞等绿色文化品牌,创作展现咸宁生态魅力的文化精品。加强绿色文化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和承办国内外绿色发展领域的高峰论坛、展览展会等活动,组建一支绿色文化专家团队,创建一所绿色发展研究机构,建立一个咸宁绿色文化展览馆,创办一家绿色文化网站,拓展与国内外知名绿色组织的交流合作。
15.提升绿色时尚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消费方式变革,构建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生活环境。让群众吃得绿色安全,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改善城区供水质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提升群众绿色生活幸福指数。让群众住得绿色环保,推行绿色建筑,完善绿色建材检测认证体系,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让群众出行绿色便捷,发展绿色公交,加快配置绿色公交车,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立城乡交通“一小时通勤圈”,完善“免费单车”服务体系。让群众消费绿色低碳,加大绿色能源推广和运用,在公共设施推行高效节能照明系统,控制一次性用品使用量,推广餐饮娱乐行业清洁生产、垃圾循环处理。
五、坚持以绿治市推动法治建设、作风建设,着力构建绿色崛起保障体系
16.加强组织保障。坚持“全面部署、统筹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中集约,内涵发展”的原则,成立全市推进绿色崛起委员会,负责统领和推动绿色崛起各项工作。各级各地要配套出台落实意见和成立落实机构,抓好绿色崛起相关政策的层层贯彻。加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绿色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选拔熟知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城镇建设、绿色环境保护的优秀干部,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推动绿色崛起的能力水平。将生态文明作为政绩考核的“绿色标尺”,建立健全绿色GDP核算与考核体系,加大绿色发展方面考核权重,实行主体功能定位差别化考核,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和环境损害追责问责制。
17.加强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支持人大、政协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研究完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和提案议案,通过法定程序把绿色崛起变为全市人民意志,强化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一届接着一届抓、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案件。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充实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资源司法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司法保障的环境保护新格局,形成全社会人人遵法守法、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18.加强人才保障。制定出台《咸宁人才计划》,开设绿色发展专题研修班,培养善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干部队伍。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绿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引进一批绿色发展相关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搭建高端人才集聚平台,推进咸宁经济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实施招硕引博与园区产业全面对接,推动高等院校建设人才“小高地”,形成若干个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创新成果的试验田。
19.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实施交通区位领先战略,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的绿色交通发展新途径。加快建设武深高速、城市圈外环高速、嘉鱼和赤壁长江大桥,规划建设岳咸九铁路、沿江货运铁路、赤崇高速、楠武高速、咸宁通用航空机场等重点工程,建立以高速和国省道为依托、县(市、区)为结点的快速运输网络。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电能替代工作,促进节能减排。编制“智慧咸宁”总体规划,建设地图权威、数据量大、更新及时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为绿色崛起建好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0.加强投入保障。抢抓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机遇,创造条件谋划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抓住环境税费改革契机,申报资源税、环境税试点,拓宽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源,推进生态投资增长。统筹惠农资金的使用,突出对幕阜山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三大百亿产业、农产品加工“六个一”工程、特色农业园区的支持。研究出台绿色采购实施细则,优先将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21.加强作风保障。持续狠抓作风整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把作风建设与“两为”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成果。抓好“四风”问题整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带头研究解决事关绿色崛起的情况和问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字当头、从严治党,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以及阻碍绿色发展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绿色崛起战略的宣传,主要新闻媒体要重点宣传、系列报道绿色发展主战场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形成全市上下全面参与、积极作为的绿色崛起良好氛围。建立大督查格局,强化督查权威,为绿色崛起营造强有力的落实气场。
名词解释
1、一路一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2、“四个着力”要求: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包括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百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和公众对城乡环境保护满意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百分率×2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40)+(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10)+(公众对城乡环境保护满意率×10)] ×小康环保考核监察系数。
4、三个三、翻两番、两高于、两明显: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3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比2012年翻两番,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高于周边地区水平,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5、三纵三横互通互联:三纵,即市、县、乡之间三个纵向审批管理主体互通;三横,即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部门与窗口之间三个横向审批责任主体互联。
6、两带三轴四心多组团:区域联系带、长江发展带,区域发展轴和两条物流集散轴,产业核心、配套服务核心、物流保税贸易中心和工业产品交易中心。
7、三高企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
8、农业基地“十万千”要求:县建十万亩、乡镇建万亩、村建千亩基地。
9、三水两湖:金水、陆水、富水、斧头湖、西凉湖。
10、五区共进:拓展提质咸宁都市区、发展完善五个县城区、集聚发展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小城镇区、创新发展新型社区。
11、六个一体化:主要是指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信息与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的一体化。
12、“一二二五五”全域新型城镇化空间框架:一个全域中心都市区、南北两个特色城镇群、两个市域副中心、五个县域城镇群、五条空间发展轴带。
13、四城四区:旅游新城、咸嘉临港新城、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职教新城;咸宁经济开发区、金桂湖低碳经济示范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洲湖湿地生态保护区。
14、三改一拆:棚户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
15、四边三化行动:路边、河边、山边、宅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行动。
16、坚强智能电网: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
17、农产品加工“六个一”工程:咸安主营一支楠竹、赤壁主攻一杯清茶、嘉鱼主打一篮蔬菜,通城主推一壶茶油,崇阳主做一根麻花,通山主抓一棵茶树。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激发履职正能量——咸安“人大代表活动日”小记
下一篇:
通山县向移民传授实用技术 广拓移民致富门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咸...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2014年11月3日至2015年1月5日,省委第四巡视组对咸宁市进行了巡视。2015年2月3日,省委第四巡视组向咸宁市...
这次市委全会以“增强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在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中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为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效速兼取不动摇、去稳竞进不懈怠、正风肃纪不折腾,全面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