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裂的稻田,裸露的河床,干涸的水库,枯萎的禾苗,农民焦急的眼神……正值中稻孕穗、晚稻泡田的关键时期,一场历史不遇的“卡脖子”大旱突袭咸宁。
面对旱情“烤”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各地党员干部群众迅速行动,积极投入抗旱减灾工作,谱写出战天斗地降旱魔的交响曲。
应旱而动——抢抓战机抗旱灾
旱!旱!旱!
河库缺水,秧苗喊渴。
今夏,我市受持续高温晴热气候影响,各地降雨量严重偏少,除嘉鱼较历年同期偏少2成外,其他县市区较历年同期偏少6至9成,各县市区高温日数均超过30天,排历史同期第一。
因气温高,蒸发量大,水资源消耗快,我市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降至10.2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减少2亿立方米,有100座小型水库处于死水位以下,98条河道断流,大量塘堰干涸。
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使各地旱情发展十分迅猛,“南三县”旱情尤其严重,不少地方稻田龟裂,旱地干焦,部分地方出现了庄稼干枯、人畜饮水困难的严竣形势。
8月2日17时市防指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10天后,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旱灾来势之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损失之重不多见。截止8月14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88.9万亩,18.2万人和4.9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48亿元。
市委书记任振鹤、市长丁小强及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民生为先,坚决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打好抗旱保丰收的主动仗,全力实现“保生活、保生产、保稳定、抗旱夺丰收”的工作目标。
带着对受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牵挂,市“四大家”领导冒着高温酷暑,纷纷深入旱区,走到田头,指导抗旱救灾。
市委书记任振鹤深入旱情严重的崇阳县路口镇、铜钟乡、沙坪镇,通城县沙堆镇、四庄乡、大坪乡实地查看旱情,指导抗旱减灾。
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来到通山县黄沙铺镇、南林桥镇,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壁市官塘驿镇等地,调研指导抗旱减灾。
市“四大家”其他领导也纷纷奔赴挂点乡镇,一线会商解决抗旱难题。
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的头等大事来抓,分别召开抗旱工作紧急会议,部署抗旱保丰收工作,并深入一线带领干群一起抗旱救灾。
整体联动——汇聚合力抗旱灾
旱情发生后,各级各部门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旱。
市政府办公室紧急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救灾保丰收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抓好当前抗旱救灾保丰收工作。
市纪委监察局严明抗旱救灾工作纪律,对违规使用抗旱资金和物资的行为,一律从严惩处。
市水利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组派工作组搞好抗旱水源的调度,算好水帐,优化配置。
农业部门及时制订了农业应对旱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民抗灾救灾。
农机系统迅速派出技术人员抢修泵站设备,并投入机械设备,全力保障当前抗旱工作。
市民政局成立抗旱救灾应急指挥部,启动救灾应急二级响应,组织人员及时核灾报灾和赈灾。
气象部门搞好天气预测,及时发布高温预警,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供电公司严格执行行政、生产两套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值班和24小时带班制度,保证生产生活和抗旱排灌用电。
石油部门全力保障抗旱用油。
全市1002个“三万”工作组于8日前全部返回驻点村,就地组成“抗旱突击队”。
短短一周时间内,各级“三万”工作组从“内部挖潜”,共挤出1170万元办公经费投入各驻点村抗旱,购买抗旱机泵5000多台(套),打井300多口,修建饮水设施110多处,清理沟渠600多公里。
随着旱情加剧水,愈显珍贵。开源节流,科学调度,让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共同的追求。
各级水利部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采取“六水三调”的措施:即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疏渠畅水、人工增水、打井取水,河湖联调、湖库联调、江湖联调,统一水资源管理,实行科学调度,搬大水抗大旱。
此外,各单位还踊跃筹资支持抗旱,市检察院机关筹资5万元购买了一批抗旱机械送到通城县关刀镇棋盘村,为该村受旱中稻灌溉送去了“及时雨”;市直机关工委自筹资金2万元购买安装灌溉设施,解决了崇阳县桂口村和嘉鱼县中堡村5000亩农作物灌溉用水。
据统计,截至8月17日,全市已投入抗旱资金10421万元、抗旱用电3663万度、抗旱用油570吨,累计灌溉农田553万亩。
干群携手——齐心协力抗旱灾
急!急!急!争分夺秒,日夜奋战。党员干部扑在第一线,和灾区群众一起不眠不休想对策,跋山涉水寻水源。
烈日下,鄂南大地上一个个忙碌的干部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壮美的抗天歌!
崇阳县路口镇雨山片、金沙片人畜多日来无水可用。高耀村支部书记丁亮心从7月上旬开始,用自己家的小货车,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自费给120名缺水群众送水。送水书记丁亮心说:只要有共产党,就不会让群众无水喝。
崇阳县白霓镇小港村支书黄贵洲连续十多天奋战在一线,组织村民抗旱,因无时间回家照管,即要出栏的14只仔猪死了12只,经济损失近6000元,但毫无怨言,多次表示这不算什么,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
舍小家,顾大家。咸安区马桥镇永宏农牧公司董事长陈大友,为不让金桥村200亩农田绝收,免费将自己鱼塘的水放给周边村民灌溉,自己却花钱买来3台抽水泵从2公里外的水库给鱼塘提水。
赤壁市汤家咀村村民刘菊波带领村民疏渠引水,结果村里4000亩水田的灌溉问题解决了,却发现自家的耕牛由于多日无人看护,已经热死在牛棚中,自家池塘的鳝鱼和家鱼由于没有及时加氧,也死了近半。
崇阳县沙坪镇古城村支部书记何志荣身患胰腺炎,晚上打针输液,白天坚持抗旱。
崇阳县港口乡北山村支部书记金德哲,三个月前检查出鼻咽癌,一结束化疗就强忍病痛奔赴一线抗旱。
通城县塘湖镇廊荷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平,做完囊肿手术后,忍着疼痛带领群众找水源。
通山县杨芳林乡郭家岭村女村干部金学英,骑摩托车为群众送水途中膝盖摔破,依然坚持将水送到群众家门口。
通城县石南镇花亭村老支书黎水保70高龄,带领平均年龄60岁的十多名村民连续13天不分昼夜挖渠道,期间三次吐血、多次打针,仍然不下工地,最终挖通3.5公里左港水库西干渠,解决500亩水田灌溉用水。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武钢退休职工刘国旗在目睹镇村干部组织群众齐心抗旱的事情后,特地去塘湖镇政府,要求党委政府表彰凉亭村村支部书记王六保。
目前,全市近4万名党员干部奔赴抗旱一线,组织抗旱劳力22.4万人,采取放、引、提等多种办法,全力开展抗旱减灾,有效降低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旱情,还在继续,奋战,从未停歇。
(记者 朱哲 通讯员 毛崇谋 汪学刚)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张茅就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咸宁市调研
下一篇:
中共咸宁市委常委会 集中观看反邪教警示教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