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长江宜昌葛洲坝下江段,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在激流中追逐嬉戏,频频跃出水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俊、通讯员周硕)3月31日从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获悉,长江江豚被动声学监测技术成功应用于柬埔寨湄公河伊洛瓦底海豚的监测和保护。
长江江豚和伊洛瓦底海豚都属于小型齿鲸,它们均能发出高频声呐信号,通过调整声呐信号的脉冲时间间隔来定位不同距离的鱼类,以此进行捕食;同时,它们也都能发出低频通信信号,用于个体间,尤其是母幼间的交流。但是,过于强烈的水下噪声不但会导致它们难以接收到声呐信号的回声,使其无法定位水下目标和捕食,甚至可能被船舶撞击;母幼之间的通信也会被噪声不同程度遮掩,使得幼豚得不到母豚的及时哺乳和照顾而难以健康成长,甚至发生搁浅和伤亡。
“基于长江江豚和伊洛瓦底海豚在声学特性上的相似性,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武汉品度科技公司联合研发了长江江豚被动声学监测技术设备。”3月24日,湄公河伊洛瓦底海豚管理保护国际专家研讨会上,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梅志刚向国际鲸豚保护专家介绍,通过研发的拖曳式与定点式声学设备实时追踪海豚种群分布及活动节律,发现湄公河伊洛瓦底海豚主要活动区域的航运旅游船舶噪声和渔业活动使用的渔具,导致伊洛瓦底海豚捕食和栖息地环境受到影响。同时,局部水域的强烈噪声对伊洛瓦底海豚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正常移动或迁移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不同水位季节的正常移动,这使得伊洛瓦底海豚不同小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繁殖受到影响,甚至被阻隔,严重威胁着种群的稳定和延续。
“此次为期一年的湄公河水下被动声学监测结果,得益于中国长江江豚及长江生态保护经验,为柬埔寨湄公河伊洛瓦底海豚核心栖息地禁渔区设置、限制旅游船只干扰和优化生态廊道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介绍,近年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长江江豚保护实践成为全球小型鲸类动物保护的成功典范。通过建立“技术研发—本土验证—国际推广”的创新链条,中国江豚保护的技术和公益经验将从长江走向亚洲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甚至南美亚马孙河等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河流,为促进全球小型鲸类保护作出贡献。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面对自然灾害损毁,农户不用担心亏本 湖北三大粮食作物“拴上”完全成本保险
下一篇:
这场对接会上,一批“湖北造”医疗器械上新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年中国科学院候选人名单·湖北入选情况数学物理学部(1人)武汉大学刘正猷化学部(3人)武汉大学李振武汉大学张先正武汉...
1990年,周光召(中)在原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考察。
作为冲顶测量负责人完成中国—尼泊尔珠峰高程测量国家任务,成果获评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湖北日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出炉,在鄂单位有56人将冲刺院士评选。
咸宁网讯通讯员皮道琦、张海丽报道:6月7日,高铁岭镇11个村(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这次党史知识学习和实...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于2022年7月27日午间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顺利将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
日前,北方昆曲剧院集结业界精英打造的原创当代昆曲《李佩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全球首演。
据了解,作为长江流域“听豚”计划的一部分,武汉将布设更多的“水听”仪器,让更多人听到江豚的声音,与江豚同喜同乐,共享...
结果显示,螺旋网格海绵属于冠群海绵动物,与现在仍然存在的六放海绵有较为接近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