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辆助力车穿过一片芦苇荡,停在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大码头。
“每天定时定点巡护,跑一趟得1个多小时。”巡护员管银波和同事碰头打招呼,指了指远处的管护区域,示意记者一起去巡护。
蔚蓝天空下,茂密的芦苇随风摇曳,湖面不时有鱼儿翻腾,三五成群的水鸟嬉戏觅食,野趣横生。助力车驶进芦苇荡,沿着蜿蜒小道一路向南。巡护了半个小时,始终不见候鸟群的身影。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王国’,怎么看不到候鸟群?”
“沙湖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眼下正是候鸟在此歇脚的时候,都藏在芦苇荡深处。”
靠近关山环境监测站,管银波停车让大家安静倾听:“东南方向,有鸟群”。“嘎——”“嘎嘎——”“叫声长的是灰雁,叫声短的是小天鹅。”管银波指着一片芦苇荡说。
沙湖湿地及周边拥有10万亩芦苇、滩涂、沼泽等“湿地呼吸区”,吸引15目36科175种鸟类在此栖息。监测站立在万亩芦苇荡中,曾是市芦苇场的办公地,主要用于湿地公园的水环境监测和鸟类活动观测。
管银波在市芦苇场工作了40多年,“这里是百宝箱,常常看见黑鹳、麂子、野猪等野生动物,也有叫不出名字的珍稀动植物”。
过去,湿地内有耕地、鱼塘,还有人架网、下地笼,进行违法捕捞,“生态好不好,候鸟最知道”,管银波介绍。
生态之变源于沙湖湿地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建设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市级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指挥部和湿地公园管理局常态化管护,市法院巡回审判车开进湿地公园,系统施治守护生态自然之美。
水清了、苇盛了、草肥了。“没有人为打扰,有吃有喝,候鸟自然就多了。”市芦苇场党总支书记、场长黄清仿介绍,候鸟的增加和“退耕还湿”“退养还湖”密不可分,每年冬季都能看见鹭舞蹁跹、万鸟翔集的画面。
“嘎——”“这是白琵鹭!”一抬头,一群候鸟扑腾着掠过水面,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飞向远方。“每年迁徙和越冬的候鸟不少于1万只,肉眼可见一直在增加。”巡护队熟练地观察。
“现在观测和管理更科学,配备了无人机等新技术设备。”“助力车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以前完全靠步行和自行车,一天至少2万步。”离开监测站,管银波吆喝着,继续巡护。
偌大的湿地,4名巡护员日夜守护。“湿地保护得好不好,主要看两方面:一是野生水鸟种类多不多,二是珍稀濒危鸟类多不多。”黄清仿说。
经过多年修复保护,沙湖湿地春天碧草连天,夏天水天一色,秋天鸟声阵阵,冬天芦花漫卷,四季皆景、景景不同。去年11月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沙湖湿地作为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
据统计,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白头鹤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鸿雁等24种。“中日候鸟协定”鸟类81种,“中澳候鸟协定”鸟类19种。
“迁徙候鸟变‘留鸟’,这是对保护工作的最大肯定。”黄清仿说,按照湿地保护计划,正组织人力集中收割芦苇,有利于来年生长和防火;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湿地恢复工程和科研监测工程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嘎——”湿地深处,又惊起一群候鸟,在碧空结队盘旋、俯冲掠食,随后四散开来,消失在芦苇荡里。“小天鹅、白头鹞这些‘老朋友’又来了,‘稀客’也不少。等明年开春,它们还会再来……”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AI复原丨2024,我们有“喜”!
据当地村民介绍,今年在此地过冬的候鸟数量达到3000只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多。
12月18日,赤壁市余家桥乡东港湖上,白鹤、小天鹅、灰雁、豆雁、鸿雁、绿头鸭、黑水鸡等19种候鸟在此尽情享受着冬日暖阳。目...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出台保护措施,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地改善,来东港湖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
11月12日,赤壁市余家桥乡东港湖,数万只天鹅、大雁等候鸟在湿地里嬉戏、觅食。
12月8日,赤壁市余家桥乡东港湖水域,迁徙来此的数万只天鹅、灰雁、鸿雁、鹳鹤、野鸭等候鸟在水中嬉戏。
水生态好了,东方白鹳等189种珍稀鸟类又飞回来了,咸安向阳湖湿地变成候鸟的天堂,候鸟年年“打卡”。
赤壁公安呼吁广大人民群众,要爱护野生动物,保护他们的家园,不得猎捕、运输、出售、贩卖、加工、食用野生动物,主动摒弃食...
这几年,到东港湖越冬栖息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多,东港湖已成为湖北省以白鹤为代表的湿地水鸟越冬和停歇的重要栖息地。
近几年,到东港湖越冬栖息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多,东港湖已成为了湖北省以白鹤为代表的湿地水鸟越冬和停歇的重要栖息地。
这58处重点区域是我省候鸟的主要越冬地、繁殖地、迁徙停歇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