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重磅述评②丨流域治理 绿动楚天阔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4-06-20 16:4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胡弦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引领湖北发展方位,也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绿色低碳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以水为纲,山水共治,统筹保护与发展。湖北以流域之治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保护就是发展”为理念追求,在治水兴水中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题记

7000年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成为世界大河文明的重要一极。

兴水利,治水害,通漕运。历代善治国者,均以治水为重。

湖北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立规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考察湖北并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重大使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由东部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国新发展格局中,湖北该如何引领、支撑中部地区整体崛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道必答题,湖北又该如何作答,在绿色低碳中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最大的省情,也是最大的政治责任。

治荆楚必先治水!

牢记嘱托,立足省情,勇毅探路。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湖北新发展观,绿动荆楚,焕新三江千湖。

保护与发展

在破立辩证中前行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和经济比重超过全国的40%。

这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在为流域带来财富与繁荣的同时,也在几十年规模宏大的开发中不堪重负。

经过流域整治,鄂州樊口江滩“百里樊川、玉带萦回”的美景复又重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兴发集团党委书记李国璋永远忘不了2018年4月24日这一天——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湖北宜昌的长江岸边,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规:“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保护与发展,如何既算好“生态账”,又算好“经济账”?

6月3日清晨,朝霞映满宜昌市卷桥河湿地公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思路与出路,如何在快与慢、加与减、破与立、当下与长远之间,辩证前行?

加!不计成本。6年来,兴发集团投入超过100亿元推进绿色转型,斥资12亿元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不让一滴工业污水入江。

减!不讲条件。“化工大王”主动拆除长江岸边化工生产装置32套,腾退复绿长江岸线900多米,不让一寸生态绿地“留疤”。

宜昌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断腕”阵痛中,这个化工大市的经济增速一度陡降至2.4%,在全省市州中排名垫底。

转型需要决心,更需要定力。

咬住绿色发展不松劲——

三年来,宜昌经济总量在转型蝶变中迈上5000亿元台阶,用“清澈的GDP”向长江作答。

守住绿水青山不动摇——

三年来,湖北经济总量在流域焕变中跨越5万亿元大关,让绿色成为和谐发展的壮阔底色。

长江武汉段水清岸美,船舶穿梭往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治水之难,难在刮骨疗毒、难在守住底线、难在统筹发展、难在久久为功。

潜绩与显绩之间,考验的是政治担当、治理思想,更是一方发展观与政绩观。

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到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会议、再到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荆山楚水间,一个声音与信念始终坚定——

“我们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湖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必须从流域综合治理做起。”

流域安全底线

就是绿色发展底线

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位居湖北“五个以”实践体系之首。

建设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是湖北建支点、明方位的“五个功能定位”之一。

长江、汉江、清江三大水系,串起荆楚大小流域、三江千湖。

全省仅5公里以上的河流,便有4228条,总长5.92万公里。其中,100公里以上的河流达41条。

从山林到田野,从城市到村庄,从生产到生活,密布的水网纵横交错。

没有流域安全,就没有发展安全。

图为俯瞰武汉市武昌区紫阳公园犹如一块碧玺镶嵌在城市中间。坐落在武昌区中心地带的紫阳公园是一座人与自然、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公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 摄)

狠抓三大流域治理、严守四大安全底线、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锁定全省3个一级流域、16个二级流域,将安全管控的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清单,严控到每一条河流。

清单背后,是湖北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守住底线,首先是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水,是十堰天大的事。

为了一库净水,丹江口库区人民含泪斩断培育了20多年的上百万亩黄姜种植,百亿水产养殖业全面退出。

为了一库净水,十堰近年共拒绝了160多个环保不达标的投资项目,56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停转产。

4000多公里库区岸线,步步是“高压红线”。

1050平方公里库区水域,滴滴都严防死守。

5月14日,俯瞰十堰市茅箭区茅塔河枧槽沟段生态湿地,青山含黛,草木葱茏,水清岸绿,旖旎多姿。(视界网 全正 摄)

净水北送的十年,累计超640亿立方米清水从丹江口水库调出,自汉江一路向北,润泽京津冀豫1亿多人口。

净水北送的十年,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全年186天达到Ⅰ类标准。这口“首都水井”,始终清澈如初。

流域之痛,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磷矿开采与加工带来的“三磷”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长江与汉江流域多个城市,也是威胁水环境安全最棘手、最突出的矛盾。

地处汉江中游的钟祥市,磷矿储量5亿吨,资源主要集中在汉江边的胡集、双河、磷矿3个乡镇。

2018年,胡集镇南泉河总磷含量超标17倍。高峰期,群众一年环保投诉量80多起。

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产品销售和招商引资,发展几乎难以为继。

为解决南泉河总磷超标问题,胡集镇淘汰落后产能132万吨,短短17公里河流付出治水代价1亿多元,历时4年方换碧波重现。

小镇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从过去的144天,逐步升至290天,“气质”焕然一新。

宜昌市夷陵区坐拥亚洲第二大磷矿区,探明磷矿储量达26亿吨,占全省储量的34.5%,年设计开采能力近2000万吨。

6月12日,游客乘坐“长江三峡”游轮开启夜游长江之旅。近年来,宜昌市着力打造长江滨江城市生态景观廊道,推出夜游长江项目,让“两坝一峡”一日游的游客由过境游变驻地游,随着暑期到来,夜游长江将持续升温。(视界网 王耿 摄)

但同时,这里也是三峡生态屏障保护区的核心区,是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的发源地和宜昌城区200万人口的水源地。

多年前,磷矿开采产生的废水和堆场渗滤液渗漏,时常污染河流和地下水。挖空一座山,矿渣又堆出一座山,生态被两头破坏。

正在为下游补水的三峡大坝。(视界网 郑家裕 摄)

为了“一江清水东流”,夷陵区关停拆除区内所有化工企业,从此禁止划定化工园区。

该区更将水质监测结果与磷矿开采配额“硬挂钩”——水质不达标,矿山限采。

如今的亚洲第二大磷矿区,矿山和矿企全面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型。新生的黄柏河湿地,每年观光旅游综合收益达3500万元。

流域综合治理

不能只抓保护与治理

自夏商周开始,我国各历史时期水治理的重点任务,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而不同,水治理体制也随之发生演变。

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不能“就湖北谈湖北”,而要把湖北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

无论从政治责任、国家战略、内生发展,还是生态文明看流域之治,湖北都必须牢牢抓住“水”这一最大资源和要素,以“水”为纲统领全局,才能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核心优势,探索出顺应时代的发展路径。

但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不能简单理解为对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更不能只抓整治和保护。

图为经过环境综合整治,焕然一新的武昌江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治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保护与发展,有三重不同境界。只有把保护与发展统筹起来,才能从整治与保护,走向“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最终实现第三重境界——“保护就是发展”。

只有把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起来,使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武当山水间,走出“武当山”水——

依托一库净水,十堰打出“武当山”中高端饮用水品牌,将“中国好水”卖向全国。

6条水饮料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年产能预计达5000万箱、创造产值10亿元。

丹江口库区已成为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康师傅等一线水企必争之地,十堰千亿绿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正临江崛起。

清江鱼上岸,游出另一片天——

鲟鱼养殖是清江流域的特色产业。20多年前,宜都高坝洲库区,密密麻麻的网箱养殖,让清江生态一度失守。

问题不出在鱼身上,而在于发展方式。拆网箱不拆产业,清江鲟鱼开启“上岸之路”。如今,每天有超过1万罐鱼子酱,从宜都发往全国乃至欧美和中东的米其林餐厅。

图为经过环境综合整治,焕然一新的武昌江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自然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功能相互支撑,流域污染也互相影响。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要统筹规划、也要规划统筹,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三峡(坝区)统筹发展与安全综合试验区规划、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规划密集推进,成为我省重点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与“试验田”。

远眺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荆州、荆门、咸宁、十堰、恩施,在全省率先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以水系为脉络,以问题为导向,探索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襄阳在盐池河、岞峪河、八都河、后河等四河试点“小流域+”模式,探索生态美与产业绿的深度融合。

武汉都市圈,41个县(市、区)围绕重点流域,分别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通顺河下游,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300万元生态补偿金交给上游仙桃,成为全省第一笔到位的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

图为一列空轨列车驶过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这条生态大走廊是连通大东湖流域和汤逊湖流域的主要廊道,在区域生态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也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

在不断加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中,湖北水鸟种群数量5年增长4.9倍,鳤鱼、刀鱼等稀有鱼种重现长江。一度濒临灭绝的江豚,达到令人欣喜的1249头,“长江的微笑”回来了。

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中,新能源技术深入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湖北造”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62%,位居全国第一。

江河万古,不舍昼夜。

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绿色发展的新湖北故事,在新时代的大河文明中,生生不息。

【典型故事】

让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

武当山水间,流淌出“武当山”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胡弦 通讯员 王文童

持之以恒扛牢“一库净水北送”使命的十堰市,如今正在将一库净水打造为本土品牌。

5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丹江口市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一瓶瓶“武当山”矿泉水就从这里走向全国饮用水市场。

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康师傅……众多饮用水知名企业已落户丹江口,当地为何还要坚持开发自主品牌?

“既要引进头部企业,又要做大本地品牌。”丹江口市相关负责人认为,软饮料属于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猛,但目前国内水消费量远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市场潜力巨大。

6月5日,清漂船队在十堰市郧阳区汉江水域巡航打捞漂浮物。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郧阳一直践行“绿水青山”的使命,当地环保工作者、志愿者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绿色家园。(视界网 曹忠宏 摄)

丹江口水库被誉为“首都水井”,北京城区生活用水七成以上来自这里。

水库总库容339亿立方米,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7项达到Ⅰ类标准,且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十堰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是千湖之省,水是十堰最有潜力的发展资源。作为全国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同时又是南水北调水源地,十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禀赋,把绿水青山变成生产要素、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孕育自主水品牌,让“武当山”水叫响武当山水!

丹江口与北京市海淀区缔结为“友好区市”已有十余年,在今年初北京举办的丹江口特色新年产品推介会上,北京多家企业现场采购武当山水、北冰洋桔子汁等产品500万件,市场价值2.4亿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 通讯员周玉娟 王堂 摄)

去年初,“武当山”水应运而生。十堰、丹江口相关部门高效审批、全程帮办,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仙山、秀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大名片。瓶身上,武当山风光、丹江口水库、太极拳招式等,都体现在一瓶水的设计细节之中。

在“武当山”水生产车间,来自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源地国家一级保护区的天然水,会经过数道杀菌、过滤程序。过滤直径从1微米、0.1微米再到0.01微米,每一滴水都透着清甜甘洌,回味悠长。

“依托天然好水的优势,以及武当山响亮的名片效应,‘武当山’水已成功走出十堰,进入武汉、北京等地市场,并在全国重要会议上亮相。”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已打造“武当山”“丹江贡水”两大品牌,推出礼品水、高档水、普通水、茶饮四款产品。“我们计划投入6条水饮料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可达5000万箱,产值预计达10亿元。”

通过培育本土水产业品牌,十堰不断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让好生态变成好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根据《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三年行动(2023—2025)方案》,到2025年,十堰力争绿色食品饮料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突破700亿元,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优势区。

【访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浩——

湖北是长江流域治理的基本支撑点和先行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李墨

“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作一根扁担,那么湖北正好位于‘扁担’的正中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浩认为,长江经济带要统筹流域综合治理,湖北无疑是扛住“扁担”的基本支撑点和先行区,肩负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

图为经过多年流域综合治理的汉口江滩,在夜色下光彩照人,成为市民消暑纳凉、体验滨江文化的好去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 摄)

在王浩看来,美丽湖北居华中腹地,九省通衢、枕江带汉、襟湖怀山,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第一梯队,禀赋天成、优势独具。“去年以来,湖北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守住安全底线,统筹四化同步发展,绘就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他说,湖北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就抓住了保护与发展的“牛鼻子”。

“生态系统是地球的第一大生产力,也是发展的本底,保护好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对发展的巨大贡献。”王浩认为,保护和发展不能对立起来,一定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强化保护。近年来,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发展的探索,值得借鉴和推广。

流域是降水自然形成的以分水岭为边界、以江河湖泊为纽带的独立空间单元和集水区。流域是地表水循环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水研究和治理的基本单元。王浩说,所谓流域统筹,就是要认识到水污染问题在水里、原因在岸上。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湖北全省1061公里,水网纵横,湖泊密布,市情、水情差异大,各市县、各流域分区施策,实施系统化、生态化、智慧化的流域综合治理,才能有条件打造湖北治水的典型模式、典型经验。

图为俯瞰湖北省首个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江滩公园——青山江滩,曾荣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青山江滩的变化是湖北省长江岸线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 摄)

“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就是从着眼水体变为水陆统筹,从分割治理转化为系统治理,从断面水质诊断到全流域诊断,从末端治理到源头减排、过程阻断与末端治理。”王浩认为,流域综合治理,需在顶层进行八个维度的系统设计,即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环境达标、水生态健康、水景观优美、水文化浓厚、水管理智慧和水经济发展,最终以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王浩建议,湖北要继续做好“三个统筹”,即统筹流域治理和区域发展的关系、统筹流域治理中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统筹流域治理中除害与兴利的关系。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湖北应积极改善鄂北供水促进山区平原统筹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发挥航运优势,实现一库净水北送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一江清水东流保障长三角地区水质安全,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荆楚篇章。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湖北省2024年普通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及复核办法
下一篇: 注意!湖北降雨增强 大到暴雨将出现在这些地方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