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讲好土味方言,传承多彩中国话

来源:荆楚网 时间:2024-05-16 17:16

近日,“王婆说媒”现身武汉黄陂,带领众位女嘉宾唱湖北民歌《龙船调》,还大秀湖北方言,称男嘉宾为“拐子哥”,让本地人感觉亲切极了。方言是渲染气氛、强化认同、拉近距离的重要方式之一,网络上出现的方言表情包、方言歌曲、方言流行语等方言梗,让方言正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感染力和传播力极强,似乎人人都会说两句方言口头禅,河南话“中不中”“弄啥嘞呀”、四川话“为撒子”“巴适得很”、东北话“你瞅哈”“你干哈”。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讲好方言是保留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方言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见证,是语言多样性最生动的展现。说方言,不只是为了保护和继承本地语言,同时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地方语言文化特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将方言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可以不断树立中国文化自信。陕西话《白鹿原》、上海话《繁花》、河南话《狗剩快跑》等影视话剧,卖座的背后是观众觉得既真实又亲切,能够沉浸式感受当地人文风情,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博物馆里方言解说,让文物都活了起来,仿佛把游客拉进了古时候。通过使用方言来讲述中国故事,加强国内的文化传播,并且创新性地推动国际传播,向全球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用方言拾起满地乡愁,留下文化根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除了那些客观存在的物质,方言也是乡愁的重要体现。“听乡音,胜黄金”,方言是我们从小讲到大的语言,不同的方言代表不同地区,乡音是游子在外相逢的“密码”,所谓“人不相识话相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口耳相传的乡音成为无法回家的游子们的精神寄托。就如汪涵说的方言是“我说,你懂,他不明白”的情话,它能让你知道你从何处来。我们应以方言俗语为支点,以家国情怀为要义,让乡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用方言拉近干群关系,共促地方发展。都说方言土,那是接着地气,方言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生长在农田之中,在父老乡亲们之间繁衍生息。语言是人际交流的桥梁,如果干部和群众语言不相通,往往会导致沟通障碍。基层干部应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学会当地的方言俚语,以更加贴近群众的语言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用本地方言讲述身边故事、传递理论声音;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将文件政策传达到每一个湾组村落。多沾点“泥土味”,与群众打成一片,掌握打开干群之门的金钥匙,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排忧解难。

方言承载着民族的血脉,闪耀着民族的光辉,我们应当积极推广、勇敢表达方言,通过口头传播来维护多元化的汉语魅力、守护中华文化的瑰宝。知晓方言的人群越广泛,方言所拥有的活力就越旺盛,被传承的可能性才会越大。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为人民求解放丨长江评论
下一篇: 以适当载体传承利用好地方非遗文化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