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黄石这位“黑老板”变成了“绿老板”……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09-25 15:22
2016年的秋天
海拔500余米的月山上
还有不少“秃顶山头”
有人在挖机开辟的山丘上
种下了苗木、油茶
期待成林后的收获
也是这一年秋天
43岁的洋港人柯愈林在茶林坪
种下油茶、果树
昔日的煤老板摇身一变成了新农人
如今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重来
这片400余亩的天地里已林深叶茂
“我以前是挖煤的,煤炭很黑,
有人开玩笑说
我是‘黑老板’变成了‘绿老板’。”
时隔7年再次相见
柯愈林呲牙一笑
洋港镇东与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相连,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泉口镇为邻,北与江西省瑞昌市洪一乡毗邻。鸡鸣两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作为典型的口子镇,这个只有4.7万人的小镇,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3.9万人。历史上,洋港镇因地底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这个小镇曾经因煤成为鄂赣边界的一个“明星乡镇”。高峰期,洋港镇一带,许多人或多或少都跟煤沾点边。“那时候,只要手里有点钱,都可以入股大小煤矿,一万两万也不嫌少,几十万上百万也不嫌多,只要不出意外,基本上不会亏损。”洋港镇人柯先生回忆说。曾经,这里因煤兴旺,商场林立、煤场遍布,全国各地的运煤车络绎不绝,在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前后,洋港镇煤炭产业还十分红火。2016年前后,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的深入,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洋港镇关停煤矿。失去了经济支柱,洋港镇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昔日的街头变得冷清,因煤而起的产业链条彻底断裂,许多煤老板纷纷转行或者外出,在煤矿打工的当地人不得不选择外出谋生。一方面,政府部门配合上级关停大小煤矿,并进行生态修复治理。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包括民间都在积极寻找出路,试图走出关停煤矿的“阴影”。月山位于鄂赣交界,属于洋港镇田畔村,最高处海拔有500多米,只有到过月山的人,才知道什么叫“山光、水稀、田瘦、人穷”。100多年前,月山人就散住在大小四个山头,形成四个小组,最高峰有200多户、600余人。尽管这里交通闭塞,但由于山下有煤矿,山上有丰富的竹木,村民靠挖煤、编竹具等勉强维持生活。“去镇区买点油盐,一般大清早去,下午才能回。”洋港镇田畔村党总支委员阚海峰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交通不便带来了小孩读书难、村民看病难等问题,很多村民纷纷举家外迁。2002年,因为山上缺水,阳新县启动了月山搬迁计划。2006年,200多户居民从山顶搬到山脚或者搬到镇区定居,月山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4万多亩山地。2011年的一天,渺无人烟的月山来了一个人——湖北宗鸥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石教刚。在外经销药材的石教刚看到这4万多亩的荒山喜出望外,决定在这里“大干一场”。当年年底,石教刚与田畔村签下了租赁月山的合同。2012年开春,沉寂多时的月山开始活跃起来:一台台机械欢快地穿梭在山场之中开垦,翻新泥土;村民们一手拿着小铁铲,一手拿着知母、瓜蒌等药种,一字排开忙碌着,这些药材将定向供应给汇仁、修正等大型药厂。2016年,石教刚又陆续在月山上开始大面积种植白玉兰、桂花树等名贵苗木。洋港人柯斌在月山上种植的2500亩油茶也已结下硕果。一颗颗油茶果吸风饮露,长得比乒乓球还大,期待着深秋的丰收。宗欧公司的2000余亩苗木基地,村民们忙碌着修剪、补苗,成片的白玉兰和桂花树蔚然成林,不时有大货车上山运苗。洋港镇耕地面积3.8万亩,山场面积17万亩。该镇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秀美洋港”建设目标,着力打好“生态牌”,奋力书写“绿色答卷”。近年来,洋港镇大力开展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作。截至2023年初,全镇复绿面积518.6亩,栽种侧柏、大叶女贞、马尾松等6种树种共计12.7万株。这些天,柯愈林为家庭农场的产业路忙碌着,他的那辆开了近十年的广本,满车都是泥巴。“经常在山路上跑,脏就脏点,也懒得洗了。”晒得满脸黝黑的柯愈林笑着说。7年前的秋天,在茶林坪,43岁的柯愈林还像个小伙子,也没现在这么黑。他带着妻子程光华在这片海拔不到200米高的山头上种杂柑、梨子、桃子、杨梅,眼中有光。一晃7年过去,柯愈林变成了50岁大叔,头发也变得稀疏。但他多年的努力终于迎来回报,茶林坪的100亩果园,果树长势良好,前不久卖了一批脆冠梨,“小赚”了一笔。个子不高的柯愈林之前是个煤老板。像很多同龄人一样,他17岁就下井挖煤。凭借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柯愈林从打工仔变成了小煤老板。喜欢读书看报的柯愈林未雨绸缪,2011年左右,柯愈林将自己的一处煤窑卖掉。用这笔钱,他承包了茶林坪的荒山。煤老板变“农老板”,隔行如隔山。一开始,柯愈林种西瓜,失败。后来,又陆续种了很多种水果,依然是失败。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根据农业专家的建议,他改种梨子、桃子、杨梅,发展起洋港镇境内规模最大的果园。另外,他又发展了300余亩油茶。2015年,柯愈林注册了鼎丰家庭农场,并在山上修建了蓄水池,在农忙时节和儿子柯扬扬以山为家。目前,家庭农场的150余亩油茶进入丰产,亩产值2000元,一年有30余万元收入。“茭白种下去,穷根拔起来!”2019年引进的浙合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建成覆盖坳上、洞下和黄坪等村的高标准茭白基地600亩,基地产出的茭白肉质紧实、味道清甜香脆,日产近10万斤,亩纯收入1万元以上,累计带动就业1万余人次。好山好水出好茶,一片好茶富一方。洋港镇华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茶叶面积近千亩,种植品种有白叶1号、黄金芽、福鼎大白等,年产红茶1.2万斤,纯利润300多万元。除此之外,洋港镇洞下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投资约3.2亿元,按照4A级标准打造了面积达204.43公顷的百洞峡景区,集山地运动、康养度假和峡洞探秘开发为一体,奇洞多、泉水清、景观美、概念新。可喜的是,今年“十一”期间,景区将开门迎客……围绕绿色产业求发展,助力“点绿成金”惠民生。曾经因关停煤矿“沉寂”多时,如今,经过卓有成效的“绿色探索”,洋港镇形成了折粉产业、茶产业、茭白产业、花菇产业等特色循环产业和生态旅游业。正如洋港镇党委书记成传托所说,只为发展找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对标学习找差距,敢与强者争高下,书写洋港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
记者:杜荣华 贺介飞 通讯员 柯明娟 周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关于变更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的公告
下一篇:
武汉满城飘扬“中国红”
-
面对人生困境,有些人选择了屈服,有些人选择了颓丧,但是燕厦乡的贫困户梅前皇,面对困难,他挺直腰板,没有“等、靠、要”...
-
近日,咸安区供销社抢抓“六大”活动之机,深入汀泗桥镇古塘村23组吉祥家庭农场调研种养业,积极为其解难题,办实事。据悉,吉...
-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通讯员董静报道:10月9日,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古塘村二十三组,稻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几台大型收割机正紧...
-
咸宁网讯(通讯员郑洁)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公布2020年度市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名单。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该县农...
-
9月1日,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湖村亮亮家庭农场负责人彭兵在荷塘里为游客采摘莲蓬。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通讯员陈涵杜双摄。
-
据介绍,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将生态农业技术、现代先进装备、绿色低碳理念等引入...
-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甘源报道:2月5日,大年初五,立春后的第一天,在崇阳县青山镇隽青家庭农场的钢架大棚内,村民正在忙着为...
-
如今,红星农场可实现年产值约70万元,带动了周边10余户村民务工就业,在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整个毛坪村的致富路越走...
-
如今,红星农场可实现年产值约70万元,带动了周边10余户村民务工就业,在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整个毛坪村的致富路越走...
-
玉米地里,一米多高的玉米秆载着颗粒饱满的“七彩”水果玉米随风摇曳。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4-12-02
-
2024-12-02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