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打造“精神家园”
12月3日,咸宁监狱首次举办“大墙工匠”评选比武大赛,144名服刑人员比手工、做衣裳,进行技能大比拼,用“工匠精神”打造“精神家园”。
穿线、缝纫、裁剪……经过“培训”,一项项技术活儿在咸宁监狱服刑人员的手中变得游刃有余,操作起来都十分麻利。
本次“大墙工匠”评选比武大赛共分为7个项目,分别是工装制作组、时装制作组、无纺布制作组、裁剪组、质检组、后整组、设备维护组。而参加此次比赛的144名服刑人员不仅是平时遵规守纪、认真改造的积极分子,也是劳动习艺中技艺娴熟,实绩突出的能手。
上午9时,比赛正式开始。144名选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争分夺秒的干着手上的活计。一件件本该1个半小时完成的工装,在技艺娴熟的服刑人员手中提前保质保量成衣;一套套本需耗时40分钟的布料,在游刃有余的服刑人员手里只需20余分钟完美“交卷”。
今年33岁的林成(化名)入狱服刑4年,在此次比赛中,他成绩突出,在70人的工装比赛,他是第一个提前做完作品,博得了现场技能监考官的连连称赞。林成说,入狱前他就是一名缝纫工,但技艺欠缺。在监狱服刑的这4年里,经过警官的耐心指导和平时的不断练习,才有了现在的好手艺。他表示,这门手艺将是他出狱后就业的敲门砖。
咸宁监狱负责人表示,“工匠”培养工程的核心在于育人,在于提高服刑人员的劳动素养。咸宁监狱与咸宁市人社局、市职教集团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年均对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今年,咸宁监狱还首开先河,派出10位年轻骨干民警到江苏常州纺织服装学院培训4个多月,他们学成回来后全部扎根在教育改造一线,成为有真才实学的权威与技术种子,成为推动服刑人员技能培训水平提升的核心力量。
目前已经有十余名服刑人员提前被社会企业“预定”,刑满释放后将直接就业。
(香城都市报记者 陈志茹 毛亚轩 通讯员 李磊)
编辑:yangwe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