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乐 陈红菊 特约记者 童金健 通讯员 周漓
记者手记
入伏以来,火辣辣的太阳尽显威力,把鄂南大地变成了十足的“烧烤模式”。中铁大桥局建桥人却置这一切于脑后,始终坚守岗位,担当使命,不分昼夜,埋头苦干,挥汗如雨,无怨无悔。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早日建成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大桥建设场面让人感动,建桥人的精神更让人景仰!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
7日,室外气温38℃,骄阳似火,热浪汹涌,空气中弥漫着燃烧的气息。
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南岸施工现场。一座横跨江面的施工便桥尽头,高达140米的4号主塔墩矗立在江面。
戴上安全帽,记者在项目部二分部工会负责人冷朝乾的带领下,前往塔墩,乘升降机到达100多米高施工平台。站在高高的塔顶,俯瞰浩瀚的江面,不禁让人心惊胆跳。然而,头戴安全帽,身穿施工制服,手戴劳保手套的工人们,却在烈日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当日,是主塔箱模爬升施工,向主塔墩设计高度223米进军。
“注意左边箱模平稳,操控好爬升速度”,监理员紧盯着每一个施工细节,汗水早已湿透衣背。
1个小时后,箱模安全平稳地到达施工高度。
记者扶着烫手的钢护栏,来到大桥跨堤梁施工平台。来自孝感安陆的钢筋工代明友,戴着已润湿乌黑手套将一组细铁丝穿过几根钢筋,再用老虎钳收口拧紧,汗水从鼻尖额头下巴等处滴落,一身衣服早已湿透。
“到了正午,桥上钢板温度高达50℃。”代明友说,今年4月,他在工友聂运富的带领下和20余名老乡来到赤壁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上,刚开始时,还不适应江面潮湿闷热的环境,随着手上的茧厚了,脸上的肤色黝黑了,汗渍沾在衣服上干不了时,就不怕太阳晒了。
“为了施工安全,夏季施工作业时间从上午6点至11点,下午4点至7点半。”冷朝乾介绍说,针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在大桥高空作业的一线建设者,项目部调整了作业时间,采取“抓两头、避中间”的施工措施,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实行两班倒作业,并向工人们发放防暑降温物品, 防止因为气温过高或阳光暴晒出现中暑或其它意外事故。
夕阳西下,记者离开工地,余辉映衬着这群大桥建设者的身影,汗珠、水珠、焊花依然在眼前浮现。
链接
赤壁长江公路大桥是湖北省“六纵五横一环”公路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赤壁至天门一级公路过江通道的关键性控制工程,线路总长11.2公里,其中长江大桥长约3.35公里。大桥主跨720米,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塔双索面双边箱钢混结合梁斜拉桥结构,全桥共116根斜拉索,呈空间二索面布置,每塔每索面29对。
大桥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赤壁至洪湖过江通道的瓶颈问题,实现两岸交通与全国交通网无缝对接,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增强路网的机动性,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