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众多基层诗社,他们扎根泥土,在家乡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创作出了一批弘扬传统文化、表达真善美、讴歌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时代鼓与呼。
一
“潇潇洒洒穿新衣,扛起锄头来耕地。待到腊月丰收时,我喂猪来你养鸡。”初冬艳阳高照,12月18日,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甘鲁村,72岁的程贵文老人站在自家院里,一边忙着农活,一边吟诵着自创的打油诗。
说到程大爷,他既是农民, 也是一位农民诗人。“我们好多写诗的都是当地村民。”程大爷介绍,成员中有修车的、有卖花木的,还有经营农家乐的、以及回乡的退休教师……他们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又出于对诗歌的热爱,聚在了一起。
为了鼓励村民参与写诗歌,弘扬正能量,村头的丁威丁军兄弟俩,在农闲时就四处动员。
程大爷就是被两兄弟鼓励着,“我都一把年纪啦,书都没读过几本,写诗更不行。”一开始程大爷很不自信,找理由拒绝。
“那有什么,写诗又不要你掏钱!”在兄弟俩的动员下,程大爷决定试一试。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村民们认可后,老人家受到了鼓舞,开始积极创作。他的作品多以打油诗的形式表现,现在程大爷走在田间地头,都被村民誉为“秀才”。
走进甘鲁村,一派诗意盎然的景象。村湾文化广场上,不少乡民们在一起“碰撞”,激发创作灵感,围绕农家生活,结合社会和个人所思所想,创作了很多反映乡村新风貌的诗歌。
甘鲁村5组村民鲁敦喜是一名诗歌创作爱好者,在横沟农民诗社中,他算是一个“小年轻”。几年来,他先后向《中华诗词》《湖北诗词》《钟声》和《横沟新曲》等刊物投稿,发表作品数十余篇。
二
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带动和影响下,一大批农民出身的诗人加入了横沟桥镇农民诗社,参加咸安区、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组织的培训和各种活动,创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诗社也越办越红火。
2022年金秋十月,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大赛在咸安区横沟桥镇群力村举行。比赛没有豪华的舞台、丰厚的奖金,所有嘉宾和主角都是农民,而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诗人”。该镇第八届农民诗联大赛如期举行,来自全镇的30名农民“诗人”先后登台朗诵诗歌作品,用诗歌描绘新生活,讴歌新时代。
参加比赛的村民全部来自横沟桥镇,其中年龄最小的30岁,年龄最大的82岁。朝阳社区居民柯汉英全身做过多处手术,身患“两癌”却笑对人生。她的作品《西江月·乡村广场舞》和《满江红·战斗英雄镇万民》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我觉得诗词给我的是正能量,它就像是治疗病魔的解药。”柯汉英告诉记者,她癌症晚期,经历了多次大手术,是诗词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如今她乐观自信,依然笔耕不辍。
马安村3组村民施丹今年三十岁,也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她能歌善舞,热爱乡村文化生活,业余时间写诗26篇,用诗歌描绘马安村幸福生活新画卷。
施丹告诉记者,诗歌既能给她快乐,也能在情绪低潮时给她宽慰,是生活和工作中的调节剂。“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年轻人有理由将它传承下去。”施丹说。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振兴。通过大赛,激发农民用诗歌赞美农村新生活,讴歌新时代,可以带动精神困顿者理解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快乐,进而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如此良性循环,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谈到“农民诗歌”,就想到了咸宁;——说到“诗歌小镇”,就知道咸宁的横沟桥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正日益打响全国农民诗歌赛品牌,抓住大好时机,让“诗和咸宁”成为人们最向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
咸宁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而素有“诗歌小镇”之美称的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正是咸宁诗歌创作最为活跃的乡镇之一。
据悉,早在2006年,横沟桥镇就成立了诗联书画分会、农民诗社。目前有会员近300人,遍及全镇13个行政村和两个居民社区,年收集诗歌作品1000余首。先后在国家、省、市、区级刊物发表作品160余首(篇),有7人多次荣获国家级书法奖项。
2006年初,横沟桥镇十几位农民一拍即合,自发聚在一起写诗作对,抒发自己对党的感恩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四年时间,他们共创作诗词2000余首和楹联300余副,还自费出版了《心语小集》诗联专辑四集,不仅在社会引起共鸣,还在横沟一带渐渐形成了一股吟诗赋联风潮。
政府抓住这一文化现象,因势利导、撑腰鼓劲。2009年8月正式成立了“横沟桥镇诗联书画分会”“农民诗社”,明确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发展模式,并以文化站为管理主体,按照“零门槛、零收费”的办社方向,广泛组织城乡群众参与诗联活动,12年时间,农民诗社逐步发展壮大。
这些年来,我市广大农民诗人们在诗书画创作中修身养性,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影响、教育子孙后代,促进了家庭和谐;通过自己的艺术才情,服务村里的锣鼓队、广场舞队,为他们创编节目,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改变。全镇镇直部门、学校、社区和农村广场舞、书法、美术、剪纸、体育、农民乐队等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开辟了我市乡村文化的一片新天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我市各类文化部门的共同带动和影响下,一大批农民出身的诗人或加入了当地农民诗社、文学团体,或参加基层县市区组织的各种文艺培训、文艺展演活动,创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诗社也越办越红火。
(记者 陈希子)
编辑:hefan
干农活、摘果子、捉鱼虾……当这些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农事通过农民的手机镜头直播,并引来大批城里人追捧时,一系列奇妙的...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王能朗通讯员夏恢开谢宏波全闯如何将疫情带来的损失夺回来,各地群众春耕备耕行动如何?”据了解,在...
题: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新华社记者王昆仲夏时节的太行山区,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李保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受访专家表示,只有让更多有真本事的“田秀才”脱颖而出,才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释放出更大的活力与能量。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通讯员程仁报道:10日,记者在通山县九宫园蔬菜合作社基地看到,10多个农村妇女正在地里清除杂草...
咸宁新闻网讯 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实习生卢雅清、通讯员杜亚洲报道:昨日,记者从市供销社了解到,经过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朱静报道:“真没想到,我回乡投资开发的3000多亩高标准油茶基地,竟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哩!”1...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恬、通讯员熊铁山报道:“签下了,每个月有3500块呢!”27日,嘉鱼县高铁岭镇白果树村村民张志文在电话里...
21日上午一早,家住通山县富水湖边慈口村的王玲接到一个电话后,格外欣喜。原来5天前,她通过村里淘宝服务站网购的货物到了,...
当下,在农村,操办红白喜事时,哪家要是邀请了农民艺术团前来助兴,场面必定热闹非凡。汀泗农民艺术团是众多乡土艺术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