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通城县沙堆镇沙堆村十二组村妇洪晓华默默地改写了这句俗语,用行动证明“久病床前有孝媳”,赢得了乡亲的赞誉。
今年2月底,93岁高龄的张凤梅婆婆去世了。弥留之际,张婆婆握着儿媳洪晓华的手久久不放……老人走了,走得体面,走得安详。村民们都赞叹老人是遇上了洪晓华这个好儿媳。
今年47岁的洪晓华,是一个淳朴的农家妇女,不爱多说话,但她的孝道,街坊邻居无不交口赞叹。
说起这个妯娌,弟媳说:“我大嫂确实值得宣扬!”大嫂说:“这些年多亏了这个弟媳,她真是好样的。”每每听到别人的夸奖,洪晓华却说:“有什么好说的呀。我娘过世得早……婆婆对我好,我就该把婆婆当作亲娘服侍!”
二十多年前,洪晓华嫁到夫家时,公公已经过世,哥嫂工作忙,弟弟还没成家,婆婆就和她生活在一起。有时候,张婆婆对儿媳处事有意见,就把自己关进房间生闷气。洪晓华也不争辩,更不会顶撞,而是好言劝慰。等丈夫回家,她会主动地把原委告诉丈夫,让丈夫去喊婆婆出来吃饭,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婆婆渐渐了解了洪晓华,开始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儿媳妇。
2006年冬的一天,张婆婆摔了一跤,从此瘫痪在床。洪晓华的哥嫂在单位上班工作忙,小弟夫妇在武汉做生意,洪晓华二话不说,就挑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9年来,她每天为婆婆洗衣擦身、送水喂饭、端屎倒尿,总是任劳任怨,从不向兄弟妯娌提半点要求,诉半点儿苦。
从婆婆卧床起,洪晓华就很少回娘家,也很少外出做客,实在非去不可的,也是放下饭碗就走,从来没有在外住宿过,因为放心不下婆婆。忙农活的时候,她也会每过一两个小时就回家看看,帮助婆婆解手,在老人够得着的地方放个削好的苹果或零食,沏上一杯茶。
冬天,她一大早就起来生好火,然后照顾婆婆起床,忙完家务就陪婆婆烤火说话;夏天,不管多忙多累,总是先给婆婆洗澡,安置婆婆歇息。夜晚,她起夜时总不忘去婆婆房间看看,问婆婆喝不喝水,解不解手。有时候,婆婆的被子掉地上了,就拾起来盖好掖好被角。老人爱热闹,家里来了客人,总会留着吃饭。虽然境况不怎么样,但只要婆婆高兴,她总要张罗一桌的菜。
洪晓华哄婆婆开心有一套。只要婆婆爱吃的,家里从没断过。有时候,婆婆情绪不好,不愿出去,她会劝说:“娘,我推你出去,我们一起去串门,去买好吃的,好不?”有几次,喂饭时见婆婆吃得很勉强,洪晓华就知道为什么了,“人老了,想一点汤水送饭”,下一顿,她变着法子也要为婆婆熬点汤。其实,洪晓华手头并不宽裕,除了种田地的收入,就靠丈夫付福先搬运水泥赚点钱。洪晓华深深的知道钱来之不易,从不乱用一分钱,但在婆婆身上,她从不省一分钱。
卧床久了,婆婆开始大小便失禁,白天要换好几回不说,有时半夜也是如此。一次次,婆婆拉在床上,洪晓华准备好热水,把婆婆抱进澡盆,稍不注意,婆婆沾了粪便的手就伸向洪晓华的脸,敷了她一脸。洪晓华总是擦一把脸后,继续给婆婆洗澡。
有时候,婆婆肠胃不好,才洗干净刚要抱起来穿衣,又拉了,只得换水重来,洗一次澡得重复三四遍。即使如此,洪晓华从没有嫌弃过婆婆,也从不对丈夫抱怨,也从没要求兄弟妯娌分担些许责任。
张婆婆卧床9年,洪晓华服侍9年。别人说,就是亲生女儿,也难以做到,可是洪晓华做到了。当人们称赞她时,她总是平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啊……其实啊,兄弟妯娌也很孝顺的:弟媳时常打电话询问,尽力满足婆婆……大嫂经常煲汤送来,婆婆生前的衣被用品都是她给买的……不要只说我一个人啊。”(特约记者 刘健平 通讯员 胡元龙 张葵花)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六一”临近咸宁城区商家瞄准“儿童经济”市场
下一篇:
下水道堵得小区居民心发慌 “香城义工”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