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行员到讲解员 退休后仍守望蓝天 退役“老飞”伴飞老伙计
上午九点半,胡晓冬将自己军绿色的吉普车停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院内,穿上统一发放的迷彩马甲。68岁的他头发花白,身板笔直,仔细佩戴好志愿者证件后,大步向展厅走去。退休后,他“无缝衔接”成为军博的志愿讲解员,至今已7年之久。
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有着1000小时以上战斗机飞行经验的退役飞行大队长。这使得他的讲解引经据典,细腻感人。多年坚守,是退役“老飞”对人民军队的一片赤诚,也是尽己所能向公众普及航空知识,服务国防教育的欣慰与光荣。
独创路线
串起人民空军发展脉络
踏入主展厅,迎面便是一片热闹嘈杂。阅兵式刚过不久,人们尤其是不少小观众,对武器装备的兴趣空前浓厚。大伙儿在各式飞机前注视、拍照,还有一些家长不时看表,等待着当天的现场讲解。
“每场讲解人都特别多,馆里给我们配了扩音器,我自己买了个功率更大的,让更多的人也能听清。”胡晓冬指指腰上的“装备”,又喝了两口水润润嗓子。接下来整个讲解期间,他将全程不饮水也不上厕所。
“公益讲解即将开始,有需要的观众向这边靠拢。”准备停当,十点整,“老飞带您逛军博——聊聊飞机那些事儿”准时启动。人群纷纷聚拢,围成里三层外三层的半圆。站在圆心,胡晓冬精神抖擞、声音清晰洪亮。“……让我们一起回顾人民空军搏击长空所取得的光辉战绩,以及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艰难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历程……”
进入展厅,胡晓冬却绕开正中最醒目的大飞机,径直走向左侧当年苏联造“米格-15”战斗机,这是他讲解的起点,也是设计路线时的有意为之。“我发现展厅里的23架飞机,基本是按照我军装备的历史组建来排列的,从左顺时针讲过去,可以大致串起我国人民空军、航天工业的发展脉络。”
这架“米格-15”相形之下虽有些“不起眼”,却是空军战斗英雄王海驾驶过的飞机,意义非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海率领全大队与敌空战80余次,取得辉煌战果。讲完战斗故事后,胡晓冬抛出一个问题:空战一般都发生在几百公里外的万米高空,怎么证明飞行员击中、击落了敌机呢?平时训练又怎么检验空中射击的成绩呢?
看到不少小观众挠起头,胡晓冬笑着“揭秘”,指引大家观察机身上一处突出物。“这个设备叫作照相枪,落地后冲洗里面的射击胶卷,通过专门的判读仪、判读卡纸来判定。空军所有战果都是拿胶片说话,空口无凭是不算数的。”
随后,他又指向座舱旁喷涂的几颗五角星,它们可不是随便的“装饰”,而是空战战果的标志——每击落一架敌机,就喷一颗实心五角星,击伤则喷空心五角星。“这架飞机上有4颗实心、5颗空心五角星,记录的就是王海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取得的非凡战果。这些星星,会激励整个机组的同志……”记者注意到,不少观众连连点头,发出“哦……”的感叹,小朋友们更是扬起小脸,被讲解牢牢吸引着。
反复打磨
两万字解说稿动人心弦
这些趣味性十足、展品说明上又读不到的内容,可以说是胡晓冬讲解的鲜明特色。在他看来,讲飞机,不能限定于飞机本身,而要充分呈现其背后的故事、适时延展各类航空知识。“最开始军博是给一个基础内容,讲下来半个多小时,后来允许有经验的讲解员自定主题、路线、时长。”胡晓冬回忆,为了让观众感知历史的同时,不断有所收获,他的讲解逐渐演化为1.5小时乃至如今的2小时。
近两万字的讲稿,一字一句都是老人亲笔所写,史料均来自官方出版物、亲历者回忆录等,经军博审稿、试讲后,才向公众推出。目前这一版,已数不清讲了多少次,但每次讲解前胡晓冬仍会再看一遍稿子,并根据重要节日、经典战例的发生时间、观众情况等进行微调。这样的精益求精,使得其讲解内容严谨、深入浅出、情感丰沛。而退役飞行员的身份、飞过展品中六款机型的经历,又让他的讲解多了份“独一无二”的代入式体验。
在P-51D战斗机前,他讲起我军第一支飞行中队的组建,讲起开国大典阅兵式,周恩来总理说“飞机少就飞两遍”的故事。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并非所有飞机飞两遍,而是当时的9架P-51D战斗机飞两遍,展厅里的就是其中一架。
在超音速强击机“强-5”前,他讲起“彝族之鹰”,也是投掷我国战术级氢弹“狂飙一号”第一人杨国祥的故事。凭着超人胆略和精湛技术,杨国祥在试爆失败后冒死带弹返场着陆,化解一场足以震惊世界的巨大风险。这个故事,是胡晓冬在青岛空军疗养院疗养时,同期疗养的杨国祥亲口讲述的。“他讲得风轻云淡,我听得心潮澎湃。”
在高亚音速中型轰炸机“轰-6”、也是展厅核心位置的大飞机前,讲解来到尾声。他从“轰-6”的性能,娓娓讲至如今最先进的“轰-6K”“轰-6N”……“如果把世界航空史比作没有终点的接力赛,当发令枪响,别人已经离开起跑线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参赛的资格。直到55年后,我们的航空工业开始奋起直追,现在我们的陆海空天、网络空间的主战装备全部实现自研自制……‘八一’机徽之下,是朗朗乾坤、万里长空;是大好河山、万家灯火……”胡晓冬的声音抑扬顿挫,上百名观众凝神肃立。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是对眼前老者倾情讲解的敬意,也是对守护祖国荣光的英雄前辈们的感恩告慰。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守护军魂
“红色宝库”故事不断传扬
讲解全程,胡晓冬始终精神饱满,与前排小观众互动频频。中途不断有观众加入,“半圆”尺寸越扩越大。不少人站得累了,左右腿来回切换姿势,也不舍得离去。
回到休息室,坐在椅子上,疲倦向身上涌来。记者提及,后半程注意到他偶尔有用手撑腰的动作,是否有什么不舒服?“你真细心”,胡晓冬揉捏着腰部,“这是旧伤,讲一次,需要回家躺上半天才能缓解。”
为什么还要坚持?老人微眯双眼,思绪飘向半个世纪前的青春岁月。
20世纪70年代,国家逐渐恢复从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员。当时正上高中、刚满17岁的胡晓冬被选上了。“我们那会儿叫‘选飞’,经过严苛的多次体检,再到长春第一航空预备学校进行一年的军事训练、文化学习和身体矫治,完成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
对待这些“少年新兵”,部队要求十分严格,他们需在一年内达到陆军班长的水平。“坦白讲,去做飞行员风险很大,父母很有压力。但我父亲是部队的老革命,虽然担忧,却也认同、支持我的决定。”
很快,胡晓冬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驾驶着各式战机翱翔蓝天。而就在担任飞行大队长的第四年,一次飞机故障令他身受重伤,遗憾停飞。30岁出头的年纪,风华正茂,他转至某信息企业工作,一切却要从零开始。部队的淬炼给了他坚韧与勇气,为了更好适应工作岗位,他报名了电大计算机应用课程。英语、编程、高数……硬是一点点啃下来,转型为企业管理人才。
2018年底,退休后的胡晓冬和夫人到军博参观,看到改建完成的军博,将飞机悬吊布展,感到十分震撼。其中六款机型,自己又曾飞过,心中情愫油然而生,“这么多老伙计都在,明天我就来陪你们!”
2019年初,军博招募的第一批志愿者“上岗”,诸多和胡晓冬一样的讲解志愿者,陆续开发、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讲解路线。他们有的是铁杆“军迷”,有的是历史爱好者,有的来自军工企业……大家怀着纯粹的心,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将这座“红色宝库”的故事不断传扬。《2024抖音博物馆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军博摘得2024年度博物馆账号累计播放量桂冠,这与志愿讲解员们高质量的特色讲解密不可分。
从位于奥森公园附近的家到军博,志愿服务7年,路上不知几多往返,义务讲解早已成为胡晓冬生活的组成部分。“守护我们的军魂,传承我们的基因,普及航空知识,服务国防教育,这就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本报记者 魏婧 文并摄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进境旅客随身背包携带活体甲虫36头 被海关查获
下一篇:
粤桂云黔琼省级河湖库一体化监感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审核完成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丁维“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快闪要突出咸宁特色大年初二,正在家里过春节的咸宁本地音乐人赵...
咸宁网讯通讯员皮江星报道:“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旨在引领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仰之基,严守纪律底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
咸宁网讯通讯员皮江星报道:7月2日,通城县廉政教育基地——清水·廉文化馆举行揭牌仪式并对外开放,首日8000余人沐浴廉政清...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洪水冲毁了无数人的家园,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嘉鱼县6岁女孩小江珊紧紧抱着树干求生,坚持了...
025年4月27日, “五一”小长假到来前夕,湖北景区提前进入爆满模式,在湖北省博物馆内,已经有大批游客在越王勾践剑、曾侯乙...
通讯员繆北辰王露政务之所在,即城心所在,一个城市的政务中心会促进该区域的人气集聚,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带动城市发展繁荣...
连日来,咸宁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教展览(崇阳站)吸引了全县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络绎不绝的人们前往参观学习,接...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 实习生陈思慧 通讯员彭禹希)3月14日,市博物馆联合蕲春县博物馆举办的《荆王府珍宝展》在一楼临展厅...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见习记者宋文虎、通讯员徐世聪报道:昨日上午10时,通山县博物馆开馆暨石瑛先生生平纪念馆捐赠仪式正式启动...
5月22日,咸宁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市廉政教育馆,接受“现场式”廉政教育。全体人员在观看警示教育片《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