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10日电 (记者 郑莹莹)北京时间10日23时许,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该研究通过开发新型邻近标记技术,助力精准打击癌细胞。
拥有强大标记能力的邻近标记技术,使科学家能够精准识别特定分子在微观世界中的“社交圈”。该技术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韩硕的话来说,就是给特定分子的“邻居”们都打上设计好的标签。
研究团队致力于将这种观测工具变成治疗手段。团队通过开发一种工程化纳米酶,将邻近标记技术改造为一种“治疗武器”。在对小鼠肿瘤模型和乳腺癌、胃癌、肠癌相关病人样本的体外研究中,该“治疗武器”的打击效果明显。
韩硕在受访时称,在上述癌症模型的免疫治疗中,该方法能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地提升打击效果。
具体而言,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中通过红光或超声波对工程化纳米酶下达标记指令,在癌细胞表面制造出一个强大的人造靶标。
这种高密度的标记,不仅是简单的指引,更是吹响战斗的集结号,能触发“最强攻击模式”,对相应的部位予以精准打击。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李烁钧表示,目前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一些黑色素瘤细胞,仅通过红光照射很难将其“打穿”,也就无法下达相应指令。
从整体看,该研究有望为开发更智能、更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疗法开辟新道路。(完)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西江珍稀鱼类图鉴》出版 揭秘西江流域逾270种“水中精灵”
下一篇:
强对流蓝色预警:东北华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中国科学院4月2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院工会近日在北京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苑名匠发布活动,中...
据不完全统计, “十四五”期间,武汉分院推动60余家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服务于我省创新工作,促成院企合作项目214项,累计为企...
据介绍,该技术不仅在前沿基础研究、生命健康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而且还可为解决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储运挑战性问题提供液氢技...
作为冲顶测量负责人完成中国—尼泊尔珠峰高程测量国家任务,成果获评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
利用DRO长期稳定性,部署更高精度的原子光钟,支持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等领域基本科学问题研究,开展广义相对论更高精度的验证...
,该所近日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SEA3K),首次系统揭示了东南亚大陆复杂的人群遗传结构...
近年来,在三叠纪大型脊椎动物、奥陶纪生命大爆发事件等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北省地质局科研团队在远安...
2022年,推动该所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光谷成立。
6月5日,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政府代表及专家来到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交流江豚保护经验。